开始用Notion之后,终于下定决心在五月下半月执行OKR,试一试新的workflow会不会让我自己更有效率。
OKR的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。它的特点有:
- 可量化,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目标是可以量化的,比如一周健身三次;
- 目标是比较有挑战的,一般目标定8分,只会完成6分,定10分的话,会完成8分。这样你才会不断为此而奋斗;
转变
之前我一直是用todoist(后来改成Microsoft Todo后又改了回来),规定下每天应该干什么,有些东西是一三五做,有些是二四六。后来我发现,这些有一些死板了,如果我需要在两周的时间内阅读两个章节,或者是一周健身三次,为什么一定要规定在哪天去做呢?只要在这段时间过去之后做总结,看有没有达标就可以了,这样的情况对我来说就很适合用OKR。
感想
用了OKR之后,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感受是:以前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,如果在某天找到比较好的东西的话,可能明天就想去试试。这样就会打破原先的计划,而且很有可能两头都完成不好,还不如坚持之前的计划,把新发现的东西放在之后的list里;现在用了OKR,我会形成这样的思维,在发现新的东西的时候,会主动想到OKR的优先级,会更希望完成OKR中列下的事项。
这次OKR我列下了11个事项,完成了六个,有两个完全没有开始。虽然不够完美,但好歹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。
不足
OKR的事项中,其实是有难易之分的,今天看来,我会更倾向于把更难的人物拖到最后做,有些就干脆没有做完,希望之后能够想到一个好的方法去解决。
而且,有一些会重复发生的任务(比如说,每个月月中和月底制定下一个OKR),这样的事项不能放进OKR中,但是是需要track或者提醒的。也许它们还是应该用todoist来管理,或者直接设calendar的reminder?
总结
总而言之,从daily todo list 到OKR的确让我更productive,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干更高优先级的事情。但它不是完美的,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去探索和提升。
这是我用Notion之后的第一个比较大的尝试,之后希望能够做一个思维导图来管理的我knowledge base。